刻板印象12 爷爷时代的刻板印象


五十年代,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人性沉寂,女装萧条;孤独的单色,统一的款式,时尚不再体现个性,而仅仅是流行,近似宗教式的一种躁动与狂热。处在那个年代他们没有权利选择服装款式,也没有什么款式可以挑选。

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军装盛行,如图12-1,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

解放鞋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如图12-2,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40多年。40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解放鞋采用纯棉材料制作鞋面、鞋里,不结实,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五六双解放鞋”。加之,解放鞋透气、透湿性差,容易滋生细菌,常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有的战士甚至因脚气感染,影响了训练。凡是有过些生活阅历,抵达不惑之年的人,无不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港湾,有过一段军帽情结,有过一段崇拜英雄、迷恋军人的青翠梦想。

海魂衫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那种蓝白间隔的横条纹随处可见。据说海魂衫是各国水兵们贴身衣着,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寓意为浩瀚的大海与蓝天,水兵们穿海魂衫就显得精神抖擞。曾有个《海魂》的电影,赵丹主演,着装就是海魂衫。一袭醒目的海魂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阳光灿烂的十字街头,曾勾逗出多少美丽少女怀春的浪漫情愫。

6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这一时期的服装常被老外称为:最有中国特色! “文革”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谁都想搞到一套,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不错。男生穿,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看当年的结婚礼服都是绿军装,可见当时的痴迷程度。

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六十年代的黄挎包人手一个,如图12-3,成为了现在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怀旧道具,甚至是一种时尚的标签。而那个时代的黄挎包却无一例外地装载着同样的青春、激情和梦想,它们是那么的相似,以至于从每个人口中说出的豪言壮语都那么雷同。但是,那些背着黄挎包活跃在广阔天地的知青稚嫩却充满活力的身影。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从形式上看,革掉的是性别差异,实质上扼杀的却是人性与美丽。中国女性服饰在60年代中后期以后实际进入了虚无状态,留下的是一片空白。“美”,变得很苍白。

1650534104(1)

(12-1)

1650534309(1)

(12-2)

1650534273(1)

(12-3)

参考文献:

徐艳玲、龚培河,毛泽东建国方略的历史流变【J】,科学社会主义,2013(04)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