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02、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曾经流行这样一个话题:如何一句话惹毛一个职业。一些回答,透出了“外行”对“内行”的误解:听说你是程序员,来帮我修一下电脑吧!你是心理医生啊,那你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你这么内向,怎么能做销售呢?设计师啊,脾气都不太好吧?这些好气又好笑的误解,在职场上随处可见,不知你是否也中招了?只是,调侃归调侃,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些调侃背后,都隐藏着对许多职业的惯性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板印象。

我们生来带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刻板印象已经是一个较为普及的心理学概念了,在社会中常体现为地域偏见、性别偏见以及种族偏见,可以说刻板印象是社会交往中人们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

研究者们声称,人们具有相似的认知局限性和偏见,就如图2.1所以刻板印象才会形成和演变。我们很清楚“别人会怎么想”,同时也知道。任何与这种刻板印象相符的行为都会进一步印证此类印象。我们对随之而来的评价和待遇同样了如指掌。在信息繁多的环境中,特别是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个体为了节省认知资源,总是尽可能简化认知过程,甚至会出现不该用不用,该用也不用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培养非理性的绝佳土壤。刀客靠挥刀一千次或许可以把如何挥刀融会贯通,而社会认知的自动加工过程只需要对相应特征多次一致的反应,就可让个体对该特征的反应模式化、自动化。

相比来自不同的社会分类,当面对来自同一社会分类的若干个体时,人们更容易混淆这些个体的身份。同样地,人们错误地以为,来自同一社会分类的个体也会具有相同的特征。由于我们都会有“以类取人”的记忆偏见,因此,社会信息在传递时,逐渐变得越来越结构化,最终演变成了具有分类的刻板印象。个体为什么会形成刻板印象呢?往潜了说,就是图个方便简单快捷,以偏概全的简单推理可以简化并加速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再深一点来说,就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认知吝啬鬼假设,人在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这是进化塑造的认知机制,也让非理性有了用武之地。

(2.1)

参考文献:

克劳德·M·斯蒂尔.刻板印象:我们为什么歧视与被歧视 社会心理学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8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