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濒危的原因

Image


 

 
 


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业歌手和学习者流失的危机。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宋朝,其特点是没有指挥,没有伴奏,完全依靠演唱者的高超技巧。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塑造个人行为和维护社会制度的一种方法,分为鼓楼、声音、叙事、童声、戏曲、社会习俗、杂音等。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其他娱乐形式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重大冲击,侗族大歌文化受到了威胁。 



歌师侗歌本实拍



侗族大歌濒危的原因主要有年龄断层、经济落后、多元文化效应、现代化、教育落后等,外在表现为歌手的高龄、外来务工人员、汉文化的影响、语言系统带来的教育问题和另类娱乐形式的发展。就年龄、文化效应产生的原因而言,更多是源于教育方式和侗族大歌保护的不匹配。侗族大歌的传统传承方式是由歌师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长时间、大量的学习来实现文化的传承,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无法做到的。与此同时,侗族大歌的教学困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A group of people posing for a photo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侗族文化观察站的成员向当地歌师和村民学习侗歌



侗族文化观察站在今年七月前往了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村进行了对歌师、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并发现了岩洞村的侗族大歌在中小学有广泛教学,不过收效甚微。根据对当地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兴趣,或是虽然有兴趣,但由于时间问题无法广泛学习,从而无法传承文化。通过对歌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由于现代传媒和娱乐方式的快速发展,侗族大歌作为曾经的娱乐媒介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早已没有兴趣;如果对侗族大歌进行学习,并以歌师作为职业,也无法满足经济上的需求。在收入方面,歌师采访和艺术团采访结果竟出奇的一致——歌师的收入和补贴很不乐观,表演侗族大歌的艺术团得不到补贴,收入也很勉强。这也是导致年轻人对侗族大歌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



A group of people standing outside a buildin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参与田野调查的侗族文化观察站成员合影



总体来讲,侗族地区的年轻人对侗族大歌丧失了学习兴趣的原因除了部分由于娱乐方式的更迭导致的主观不愿学习之外,更多的在于外部的收入不足等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护侗族大歌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希望侗族的歌师和歌舞团可以有足够的收入,希望人们对侗族大歌有更多的兴趣,更希望侗族大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学习,从而传承下去。


我们励志于通过宣传和介绍侗族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喜欢上侗歌,一起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快来加入我们吧!

Image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